(北湖法院將立案窗口辦成“利民之窗”)
  紅網記者 劉怡斌 郴州報道
  近年來,湖南省郴州北湖法院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,著力把信訪室辦成“親民之家”,將立案窗口辦成“利民之窗”,立案信訪在該院不再難,訴訟服務完成了零投訴、零障礙、零推脫、零距離的華麗蛻變。
  該院立案庭先後榮獲全省巾幗文明崗,全省法院立案文明窗口,立案信訪窗口建設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。
  從舒適到舒心,靠規範窗口實現零投訴
  
  “原認為法院戒備森嚴,很難辦事,今年打官司才知道,法院里也人情味濃著呢,到法院辦事很舒心。你等候時可以看看報刊雜誌喝喝茶,不識字找不到地兒有人帶路,心裡鬧彆扭有人耐心聽你嘮叨。”不久前,來法院“打官司”的駱仙社區張阿姨回去後見人就這麼說。
  張阿姨說的“舒心事”得從去年該院的立案信訪大廳改造說起。
  2013年,該院投入50萬元對立案信訪大廳進行升級改造,從現有條件出發,合理分區,構建訴訟服務大廳、安檢中心、案件受理中心、速裁調解中心、信訪投訴中心“一區四中心格局”。
  訴訟服務中心外牆建立信息長廊,LED電子顯示屏滾動公示開庭公告、立案公告。廳內電視圖文循環展示訴訟費收費標準、起訴須知、當事人主要訴訟權利和義務、民事訴訟風險、案件辦理流程以及司法服務便民電話和投訴渠道等信息。
  同時,該院還制定《北湖區人民法院導訴與訴訟服務制度》,構建了開放透明、陽光便民的訴訟服務平臺。配備了導訴員、接待員、查詢員“三員”,負責訴訟引導、訴訟指導、法律咨詢、材料收轉、文書送達、流程查詢、約見法院職能,實現了立案公開與審判流程公開、執行信息公開的有效對接。當事人不僅可以通過訴訟服務中心瞭解立案與訴訟的流程,及時遞交訴訟材料、約見法官,而且可以便捷的查詢到其所訴訟或申請執行案件的承辦法官、案件進度與節點,做到心中有數。
  一流的設施更要有一流的服務,硬件設施完善的同時,該院更註重軟實力的提升。要求立案人員必須堅持統一著裝,掛牌上崗,態度和藹,精神飽滿;堅持微笑服務,使用文明用語;推行“四個一”服務,即一張笑臉相迎、一把椅子讓座、一句問候暖心、一杯開水相待、來有迎聲、問有答聲、走有送聲,有效提高了群眾對立案信訪工作的滿意度。在工作中要嚴格做到“三一”標準,即窗口人員做到“一站式服務、一次性告知、一攬子解決”,盡可能地讓群眾“少跑一次腿、少等一分鐘、少花一點錢、少誤一次工”,盡可能讓群眾“一看就清楚、一聽就明白、一辦就滿意”。
  由阻滯到暢通,設綠色通道實現零障礙
  
  今年3月的一天,負責立案的李超送走最後一位當事人已近中午12點,正當她舒一口氣準備收拾下班時,跑進來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婦女,遞過資料請求立案。
  李超接過材料,立即進行資格審查。眼前這位中年婦女姓劉,郴州市林業局下屬林業接待站的下崗職工,兒子尚年幼。丈夫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中不幸死亡。
  “您好,您的材料都很齊全,現在請您填好這些票據,將受理費交到指定賬戶後就完成立案了。”
  “9129元,法官同志,這訴訟費怎麼辦啊。我可以打完官司才交嗎?我是下崗職工,家門這麼不幸,我現在可是一分錢都沒有……”話沒說完,眼前的劉大姐已經眼圈都紅了。
  見此狀況,李超好言寬慰,並向庭長黃建新彙報。黃建新瞭解情況後,立即向院領導請示。院領導考慮到當事人的實際困難,立即給予司法救助,這個劉大姐的受理費全部緩交,劉大姐因此順利立案。
  這正是該院設立綠色通道,確保有理無錢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的一個縮影。
  為了便利當事人訴訟,該院設立了“綠色通道”,對涉及老弱病殘、下崗職工、農民工等社會弱勢群體追索贍養費、撫養費、養老金、撫恤金、拖欠工資等案件,經濟上卻有困難的當事人,提供必要的司法救助,使經濟困難的當事人能夠打得起官司。今年已共為困難群眾依法減、緩、免交訴訟費30餘萬元,為申請執行困難的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2餘萬元。
  法院在鐵面無私的同時也有溫度,司法也彰顯人文關懷。該院還設立了老弱病殘孕、外地人等特殊群體立案的無障礙通道,為他們特配備了書寫台、筆墨紙張、老花鏡、複印紙、傳真機、飲水機、應急藥箱等便民設施,併在受理案件時力求做到“四快”,快審查、快立案、快送達、快移送。此外,針對山高路遠,交通不便,人民群眾文化素質不高的特點,該院還開展了全方位、多渠道的立案服務,全面推行巡迴立案、電話預約立案,上門立案,立案法官能願自己多跑腿,也要方便群眾立案,立案在該院實現了暢通無阻。
  化干戈為玉帛,啟訴前調解實現零推脫
  
  今年3月的一天,劉某在律師的陪同下氣洶洶地來到該院立案庭提交訴狀,要求其用人單位償付拖欠的工資。立案庭工作人員隨即進行立案審查。
  “再搞不定我們就集體上訪。30多個人的血汗錢啊,派出所、工商所、街道辦事處、勞動局就都你推我我推你,不管。”
  立案庭羅琛聽到這裡,意識到這是一起群體性的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。於是一邊耐心傾聽劉某的傾訴,安撫平復其情緒,一邊向訴前調解室銜接。就在這過程中,陸續又有同劉某一樣情緒激動要求追索勞動報酬的員工來該院起訴。
  在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後,訴前服務機制啟動。於是,馬上通知用人單位老闆到場,組織雙方現場調解。調解人員從情、理、法入手,做雙方的思想工作,對用人單位講明法律關係,擺出相關的法律規定及拒不履行法院判決、調解的法律後果,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對起訴方一杯茶水、一張凳子,耐心傾聽、悉心答覆,寬心解疑,經過兩天的艱苦努力,雙方最終達成了協議,用人單位將欠款額在500元以下的12名員工的工資現場支付完畢,其餘23人採取分期、分批的方式支付。經當事人要求,該院還對達成民事調解協議依法分別製作了民事調解書予以確認。
  一起“劍拔弩張”的糾紛就這樣在“和風細雨”的調解中化於無形。拿到調解書的務工人員喜形於色。“真沒想到,走了好幾個地方沒解決,走進法院一下就調解成功了。”當事人劉某在拿到調解書後欣喜之情溢於言表。
  為充分發揮機關團體和基層組織在調解糾紛中的積極作用,2012年6月,該院成立了訴前調解室,構建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司法調解“三調聯動”矛盾糾紛解決機制,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。近兩年來,訴前調解共接待當事人2500餘批次,對600餘件案件進行了訴前調解,息訴200件,達成調解協議150件,為當事人輓回經濟損失1200餘萬元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,實現了訴前化解矛盾多、立案少、執行少、信訪少良性循環,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。
   變“信訪”為“信任”,在服務群眾中實現零距離
  
  “叮鈴鈴……”4月14日上午,審管辦電話響起,“喂,法院啊,我一個老頭沒有工作,媳婦一人得養一家老小,心裡實在是苦……”審管辦主任袁晶鑫趕緊抓起桌上的筆和紙,簡要記下了老人情況,特別問明瞭老人的詳細住處。
  從電話中得知,老人叫彭基岳,原本也有個幸福的家,兒子做點小生意,日子過得還算滋潤。可就是做夢也想不到的是,2011年11月9日這天,兒子竟被人搶劫並殘忍殺害。害人者終被繩之以法,兩名被告人分別被依法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,但刑事附帶民事部分賠償的72餘萬元,卻因被告人沒有財產可供執行,一直無法執行到位。沒有了兒子,家裡失去了支柱,如今僅靠兒媳婦一人打零工,一家老老小小5口人吃飯……這些年老人就不斷上訪,靠救濟維持生活。
  掛斷電話後,袁晶鑫立即聯繫了立案庭黃建新、羅琛兩位法官,並一同趕往市八中對面的廉租房小區。
  “謝謝各位法官,謝謝你們這麼積極幫助我這個糟老頭,真心感謝你們。”見到法官,老人感激地說。
  老人是北湖保和鄉人,老人的案件當年因案發地不在轄區內,案件不在該院辦理,但老人的情況卻牽動了法官的心。一方面法官積極聯繫保和鎮鎮政府,與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反映老人實際困難,呼籲將老人家庭納入低保範圍,另一方面又積極協助老人申請司法救助,儘力幫助改善這個困難家庭的生活。當法官把自掏腰包湊的1000多元愛心款交到老人手裡時,這位一頭白髮、形容枯槁的老人聲淚俱下。
  “信任接待是一門藝術。”分管信訪工作的副院長唐偉一直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。正是這樣,該院完善“院長接待日”、中層領導幹部輪值接訪制度,認真開展“大接訪”、“大下訪”活動。
  “群眾來上訪,和我們去下訪,效果是不一樣的。有些疑難複雜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,也沒關係,你耐心地聽取群眾的訴求,群眾感受到你的真心,他的氣也消了,問題就好解決了。”唐偉如此形容他的接訪原則。
  變群眾“上訪”為法官“下訪”,也就實現了群眾“信訪”為“信任”,信訪渠道在變“上”為“下”的過程中疏通,法官和人民群眾的“連心橋”由此搭建。
  今年4月,該院創新工作思路,開闢了“網上信訪”,將信訪工作的觸角延伸到互聯網,網上信訪網上解決,開始網上、網下“兩條腿”走路處理涉法涉訴信訪,進一步拓寬了信訪渠道,暢通了信訪訴求,使涉法涉訴信訪人足不出戶、坐點鼠標便能表達訴求,提高了司法公信力,真正做到公正司法,取信於民。此項機制推行以來,該院共受理網上信訪46件,已息訪32件,並做到了件件有交辦,件件有回覆。  (原標題:【司法公開三湘行】立案大廳小改造 服務民生大文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d81udex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