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《省政府系統召開全省性會議審批辦法》(下稱《辦法》)在省政府網站公佈辦公室出租,該文件明確要求,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實行總量控制,每年不超過24個,以部門名義召開的會議各部門每年不超過1個,並要求不得到風景名勝區內召開會議,而會議期間一律不得安排宴請活動。(12月21日金羊網)
  在整治“四風”問題的問題上,廣東省顯然下了決心。一年不超過24個會議,平均一個月一場會議的綱住商領要求,確實是一腳急剎車。走出文風會海,這一下子廣東的各級官員終於有了身心上的“解放”。一年365天,除去十幾天的開會時間,廣東的官員大部分時間將充分“結餘”。表了這樣的決心,下了這樣的決定,不開會的時間都去哪裡?回到中央“四風”治理的原點,總要求是少廢話,多做事。幹部行為表現,當然就是下基層,辦實事,做個泥腿子幹部。如此的社會預期,和節儉的會議規定能否成比例?後效有待觀察。
  並不是刻意苛責廣東的這個規定,對於廣受社會病垢的文風會海,這樣的決定,難免有“應景”的嫌疑,而且“官味”十足。全省性會議上省長講話不超過1小時,副省長講話不超過半個小時;大會發言人數不超過5人,每人發關鍵字廣告言時間不超過10分鐘。簡單梳理一下這些硬性規定,“級別”的大小,成為說話的尺度,很是沒有道理。既然開會,就要有各方意見,省長可以說一小時,一般發言人10分鐘可以說清楚什麼問題?說不清問題,有如何解決問題?
  會,不能不開,這事涉及國家精神的上傳下達;禮服會,不能常開,文山會海容易養成機關人員的惰性。官員講話多少?一年開幾次會議?其實無需定義。服務社會,服務人民,服務國家,黨員幹部的概念里:為人民服務應該是每時每刻的,沒有必要添加華麗的修辭。
  這個決心是進步的。首先為各級幹部下基層,提供了太多機會。不禁設想,廣袤的南粵大地,一定會有數不清的幹部身影,在田間,在工廠,在社區,在百姓中間噓寒問暖。亦誠然,百姓的衣食住行,就醫就學就業,企業發展建設拆遷等等社會問題,也能瞭然於胸了。把握一手資料,才能促進共同進步和和諧發展;才有利於政府部門的對症決策;才不至於拍腦袋決定的誤判;有巢氏房屋才不至於政績衝動的社會資源受損。
  中央整治四風的高壓氛圍,其實並沒有要求會議的場數,也沒有要求會議的長短。會議也是工作,甚至是重要的工作。整治文山會海的本質是要求地方政府,準確把握會議的需要與不需要,準確把握會議的重要不重要,準確把握會議的時效不時效。並通過這些務實的態度,去除會議的形式主義,和無聊的觀禮客套。這些實質才是清理會風的根本,作為地方政府,應該對國家政策和文件精神吃透拿穩。而廣東拿出這樣一套壓縮會議的剛性文件,顯然是應景作品。
  文/周靖國  (原標題:省長講話“不超1小時”不能成為應景作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d81udex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